苦檀子的性状
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,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,一面圆形,另一面平截;
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,两面均平截;长约4cm,厚约3cm。
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,有光泽,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,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。
子叶2片,肥厚,角质样,易纵裂;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,使子叶纵裂而不平。气微,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。
以皮红褐色、个大、无虫蛀者为好。
苦檀子药理作用
1、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作用。
2、抗肿瘤作用。
3、对脂质代谢的调节:苦檀子煎剂可使HDL2-C/HDL3-C的比值升高。
4、对动脉血管作用:抑制作用。
苦檀子的药用选方
1、治痧气痛:苦檀子果研末。每次0.9-1.5g,开水冲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2、治小儿疳积:苦檀子果(煅存性)1.5g。蒸鸡肝吃或磨水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3、治枪伤:苦檀子果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苦檀子的使用注意
内服宜慎。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,出现呕吐,腹痛,眩晕,粘膜干燥,呼吸迫促,神志不清等症状。对神经先兴奋后麻痹。
1、《广西中药志》:“有剧毒,严禁内服。”
2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毒性较大,常作外用,口服宜慎。”